人物名片:高尔文,55岁,中共党员,浙江九恒律师事务所主任,执业35年。他作为律师制度改革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执业以来承办了数千起案件。近年来,随着杭州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他为杭州“撤村建居”和自留地建设提供了优质的法律服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拼搏奋斗 勇做时代“弄潮人”
不管案件多复杂,他三言两语能把法律讲透;不管客户要求有多高,他总能另辟蹊径,找到完美的解决方案。从容的谈吐,深邃的目光,一眼便能识别,他是执业多年的资深律师,他就是高尔文,浙江九恒律师事务所主任。
执业35年,高尔文紧跟时代变迁,服务党政机关、公司企业和社会各级群众,尤其是近10年来,在杭州城市东扩的征迁、乡镇企业改制和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等工作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改革浪潮中摸索前行
中国的律师制度于1979年恢复重建,当时杭州法律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为向社会培养和输送法律人才,1981年浙江省法律学校成立。高尔文高分考进了这所学校,开始法律专业的学习。
那时的法律专业人才可谓凤毛麟角。1984年刚毕业,高尔文就被江干区司法局“抢”了过去,在“法律顾问处”工作。
步入工作岗位后,高尔文依然埋头苦学刑法、刑诉法、民法通则……1986年,全国律师资格考试开考。他以高分通过,成为最早一批拥有“律师执业证”的国家干部。
回忆起执业之初的经历,高尔文仍清楚记得,由于交通、通讯落后,出去办案非常不方便,去会见当事人全靠一辆自行车。由于骑车频繁,他每年裤子要磨破好些条,车座上的坐垫都被磨出了洞。
后来,隶属于江干区司法局的“法律顾问处”改制为杭州市第九律师事务所,也就是如今浙江九恒律师事务所的前身。在改革浪潮中,高尔文始终坚守在该所。
作为一名律师,高尔文不仅见证了法治杭州的变迁,也从年轻律师变成了律师行业的骨干。2005年,他被杭州市律师协会授予“杭州市优秀律师”称号;2006年,又被授予“律师行业杰出贡献奖”。
城市改造中把好法律关
在改革浪潮中,高尔文敏锐判断,把握时机,趟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
2001年,杭州提出城市发展战略目标——“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由此,杭州东部的城市建设发展正式拉开序幕,江干区日渐成为城中村改造的主战场。
“不解决好财产问题,我们不搬!”在拆迁现场,许多拆迁家庭犯难:拆迁款分配问题、由财产继承引发的老人赡养问题……各类矛盾集中爆发。
面对众多纠纷,高尔文将办公桌搬到了拆迁现场,带领团队把各种拆迁问题进行了分门别类地整理,编成案例,印发成册,发到拆迁群众手中。
他一面向拆迁群众普法,一面为政府部门出谋划策,积极参与对《征收房屋补偿实施方案公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等与征收相关的政策性文件的法律审查,对拆迁政策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进行预判,提出法律意见和建议,从而降低行政法律风险。2017年,他荣获省司法厅授予的“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工作成绩显著个人荣誉称号。
主动挑战“硬骨头”
拆迁,不仅涉及到历史遗留问题,还面临当下许多法律纠纷。高尔文常告诫身边的年轻律师,既要学习永不止步,也要有敏锐的逻辑思维。
现在,他又开始了新的挑战。拆迁完毕后,村集体10%的留用地该如何发挥最大商业价值?很多律师因为过程复杂而放弃了,但出身于农村的高尔文认为,如果不提供法律服务,这些留用地将会成为一笔集体“烂账”。于是,他把这些难啃的“硬骨头”接了过来。
根据各经济合作社的章程,他创新制作《股民大会表决单》。在这张表决单里,高尔文把账本算得明明白白。如果股民要求自建商务大楼,建筑面积、建设周期、财务成本列得一目了然;如果股民寻找合作伙伴,建设成本、投资成本以及年收益多少,也算得清清楚楚。有了这笔账单,股民一看就明白了今后的投资方向。
现在,高尔文经过反复起草、修改和谈判,将这项法律服务形成了一套体系,已为500余亩、三百多万平方米的留用地建设提供了有效法律服务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